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中大多丰富且多油。因此,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在河北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有的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
“烤柏棂火”“烤柏火”取“百龄”之意,民间传说:烧烤柏火可以祛病驱邪、家道兴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是北方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时间在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六不等。
家乡正月十六晚饭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虽然没有约定的点火时间,但是好像俗成的样子,只要有一家点燃柏棂,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口燃起一堆堆篝火,整个巷子都弥漫着柏树枝燃烧时的浓烟,满村子都流溢着柏籽、柏烟的香味儿。一家人围火而坐,烤手、烤脚、烤脊梁;烤五官、烤臀部、烤全身……嘴里念念有词“烤手手不冻,烤脚脚不冷,烤烤全身消百病”。
大人还让孩子们烤馒头、烤山药、烤煎饼……烤各种干粮吃,说是:消积食、开胃口。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开始烤各种肉类和海鲜,搭配红色壹号酱香酒,岂不快哉!人们沉浸在欢乐喜悦的氛围里,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脸庞。直到火灭烟尽,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去游黄河阵,春节的狂欢达到高潮巅峰。
游黄河阵回家才把柏棂灰烬收起来,第二天太阳出来之前,由母亲或祖母用簸箕扇去灰烬,剩下的物质,据说往往是粮食,能预示今年收成什么作物,提示农民种植这种作物会有好的收成。尽管红色壹号小编没有验证过,但是我坚信那是先人们的经验总结。也许这是一种合理的想象或是迷信的夸张,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祖先对来年幸福生活的一种寄托和期盼吧!
在客家民俗中,元宵节要结灯挂彩喜庆团圆,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点灯了。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点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