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病逝后,家人要求在遗体上盖一面党旗,邓公拒绝
发布时间:2023-05-25 12:13:47    浏览人数:

上个世纪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下老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一个世纪,特别是从建党、建军到建国的几十年,无数人牺牲在前进的路上,当然也有很多先辈继续为新中国的和平发展继续贡献。王近山就是其中一位,朝鲜战争爆发后,时任川东军区司令的王近山再次率部参战,并在刚赶赴朝鲜战场没多久就参加了我军提前发动的第五次战役。


开国中将王近山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政治委员,川东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顾问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上党、邯郸、定陶、襄樊、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和胜仗,屡立战功。他具有勇敢过人、舍生忘死的战斗风格,机动灵活、富于创造的指挥艺术,深得上级领导赞赏器重和部队官兵赞誉。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幼时的王近山被父母领着,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穷苦日子。一家7口人,靠父亲王佑臣一人种两亩水田和两小块山林的微薄收入,远不够维持生活。会做泥水匠的父亲还得没黑夜没白天地给人打工,这才勉强糊口度日。王近山从8岁起,就拿起牧鞭给地主放牛。孩子都向往读书,王近山也不例外。可是,在他9岁时读了两个月书、第二年又读了3个月书后,就因家里穷,交不起书费、学费,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了。13岁那年,他又给地主当长工。在地主家里,王近山吃苦受累,还经常挨打遭骂。一天吃晚饭,王近山正准备盛第二碗稀粥时,地主婆看见了,边骂边跑上去一把夺下王近山的饭碗,还逼着他去给牛喂草。这天夜里,王近山含着悲愤的泪水,和衣钻进柴火堆里,怎么也睡不着,他搞不懂,穷人为什么要这么受苦?地主凭什么欺压穷人?

  

1927年大革命的浪潮波及黄安时,王近山参加了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大游行,高喊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他似乎记住了一些人说的话:“只有革命,穷人才有出路。”1929年秋,王近山参加了少先队。他经常听讲革命道理,帮助散发宣传品,参加站岗放哨,检查来往行人的路条。一天下午,王近山和队友海娃在大路上放哨,看见一个农民打扮却又不熟悉的人。王近山上前盘问:“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路条吗?”来人说:“小朋友,你们辛苦了,我从县城来,要到许家田村找你们村长。我走得急,忘了带路条,能让我过去吗?”王近山小眼一瞪,说:“没路条不能过!要我带你进村,你得先蒙上眼睛。”来人被带到村里,村长认出是黄安县农民赤卫队大队长赵锡吾。

  

1930年3月,王近山参加红军,被分到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4月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五连当勤务员。这年9月,王近山由连队文书詹才芳和一排长方进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月至2月商潢战役的一次战斗中,第十师第三十团奉命夺取一个山头。守军是国民党军刘峙的第十二师,装备精良,且居高临下,第三十团久攻不下。已是三十团第六连连长的王近山向师长王宏坤请战:“我们连上!”并得到批准。

  

王近山随即带领连队冲上去,同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搏斗。在肉搏中,已经负伤的王近山瞄准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猛冲上去抱住一起滚下山崖。在翻滚中,王近山头部被尖石穿了一个洞,鲜血直流。他不顾剧烈的疼痛,迅速拔出手枪,一枪将大个子国民党兵击毙。在他鼓舞下,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枪托砸,用铁锹和大刀砍,有的还用嘴咬,终于打垮刘峙的部队,夺占了阵地,使战局转危为安。当战士们在山下找到王近山时,他还昏迷不醒。从此,王近山不仅头上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而且还多了一个伴他一生的绰号“王疯子”。

  

李先念为王近山中将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王近山指挥3个军在正面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将敌军牵制在永平地区,为左翼的第九兵团和右翼的第十九兵团争取调整部署时间,然后齐头并进将敌人逼至汉城一线组织防御。为战役最后取得重大战果作出了关键贡献。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发起“摊牌行动”,意图扭转地面战场的不利战局,志愿军第12、15军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奋起反击,打赢了上甘岭战役,使得此后敌军只敢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骚扰作战。后来王近山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为数不多的开国中将之一。然而他却在1978年病逝,享年仅63岁。他去世时,邓小平亲自赶赴南京慰问家属,还特意询问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组织帮助解决。见机会难得,王近山的家人提出了一个请求,想在老将军的遗体上盖一面党旗。


邓小平


邓小平愣了一下,面露难色,连忙拒绝了他们的申请。关于提议覆盖党旗是有规定的,作为党员,每个人都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经组织批准后可以在遗体上覆盖党旗,当然一般没有特别突出贡献的普通党员基本不会得到批准。王近山是普通党员吗?他的功劳不算特殊贡献吗?当然不是,但令人无比惋惜的是,在去世时,这位悍不畏死、战斗一生、被誉为“疯子将军”的开国中将,竟然不是党员。因此虽然也为这位老部下、多年爱将感到遗憾,但邓小平还是不得不拒绝这个要求。而王近山去世时不是党员这件事也源于他“疯子”一般耿直甚至执拗的性格。


王近山本来15岁就入伍,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战场上总喜欢冲在一线,在一次对日军的袭击中,王近山身负重伤,被送往后方医院住院治疗。就是在这家医院,他与护士韩岫岩相识、相恋并结为夫妻。战争年代的同生共死磨砺了两人艰苦的感情,可以说互相成为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除了孩子之外。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当有了孩子后,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在一旁,不要说丈夫或者妻子,就连自己都没有孩子重要。然而王近山夫妻二人之间正是因为孩子产生了难以修复的裂痕。在王近山率部入朝作战时,司机朱铁民多次在战火中不顾自身安危地掩护他,可以算得上是他的救命恩人。在得知他们夫妻一直没有小孩的情况后,重情义的王近山当即说将自己的下一个的孩子送给他抚养。1953年,王近山的六女儿出生,他果然不顾韩岫岩反对,私下里将女儿交给朱铁民抚养。这让韩岫岩对王近山十分不满,甚至就此决定不再怀孕。此后的生活中,两人不再像过去一样情投意合,一直是王近山交谊舞舞伴的韩岫岩,竟然在陪同他出席这种娱乐活动场合时,出言嘲讽:跳交谊舞的时候(王近山)倒是不瘸。


王近山与韩岫岩的感情纠葛,两人互相惦念,却终生未再相见


王近山的腿在战场上负过伤,导致一条腿短几厘米,韩岫岩故意拿这个来刺痛王近山,可见两人的感情问题十分严重。后来韩岫岩的妹妹韩秀荣出于对王近山的崇拜,经常陪王近山出席交谊舞会。这让韩岫岩更加愤怒,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她一心认为丈夫与亲妹妹有不轨之情。失去理智的韩岫岩将这件事在亲友中弄得人尽皆知,还一张诉纸将家中的事报告给了组织,在她的要求下,上级将韩秀荣分配至新疆,从此与亲友再无交集。王近山对韩岫岩的这些做法十分不满,他觉得妻子已经不可理喻,两人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于是索性也写了一封离婚申请上报。而当时中央正在严查领导干部走上高位后抛弃原来的妻子,打击这种不正之风。虽然王近山与韩岫岩确实是因为感情破裂,但作为高级领导干部,这样做的影响十分恶劣。



1964年,因为王近山不肯撤回申请,组织将他作为负面典型通报,并免除他的领导职务,下放到农场工作,同时还开除了他的党籍。就这样,一位入党32年的老党员、开国名将因“顶风作案”被开除了党籍,后来虽然在肖永银和许世友的帮助下,他虽然得以恢复待遇,重新回到部队工作,却一直没能重新入党。正因如此,他的老政委邓小平才无法同意为他的遗体覆盖党旗。要知道邓小平对这些老革命一直十分照顾,后来他提倡领导干部必须带头火葬时,还特批了许世友要求土葬的申请。王近山没能盖着党旗举办葬礼是十分可惜的,这也是他因一时冲动没有顾全大局而付出的代价,然而老将军一生为党和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却无法磨灭,无论如何他都值得我们永远祭奠。




7c145572e6583f9116e50dee4ea0cdf9.png





今天周四,

四月初七


古人说,

不为无益之事,

何以遣有生之涯。


他们对月抚琴、

焚香品茗、酌酒对弈、听曲赏雪、莳花寻幽,

看起来对生活日用毫无裨益,

但恰恰是这些无用之事,

给了中国文人灵魂的慰藉,

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世上有味之事,

往往无用。



END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