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毛泽东《七律 · 长征》
发布时间:2024-07-26 13:53:50

长征.jpg


注释


七律: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磅礴:形容乌蒙山气势盛大。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背景


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回顾这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和不朽丰碑。


长征精神稿件.jpg









今天是2024年7月26日,

甲辰年六月廿一

中伏第2天






人生这场旅途,

是一个自我修炼,自我优化的过程。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生命之旅很长,唯有自己发光,

才能照亮远方,走得更稳更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管什么年龄,不断优化自己,

总能看到更美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红色壹号,不只是酒,

它是英雄的见证,

是时代的印记,

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