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除了吃饺子还有哪些说法?| 节气与酒
发布时间:2021-12-20 10:43:37    浏览人数: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日子,它不光提示人们天气渐寒,到了加衣防寒的季节,同时它也提醒人们之后的饮食注意滋补,多为身体补充热量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天。而隆重渡过这一天的方式是中国饮食传统安排项目——吃饺子。如果从地域划分的话,一般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更有说法,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在这一天,饭店菜馆纷纷推出饺子的菜单,吃一顿饺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对繁忙生活的犒劳和慰藉。细究起来,饺子和耳朵的形状确实有几分神似,但是冬至吃饺子真正的由来可别这个形似立意高多了,还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



冬至饺子,竟然起源于医圣张仲景?

1-211220104603235.jpg

没想到美食界扛把子饺子的发明者竟然是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自幼苦读医书,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富人,他都认真医治,是百姓眼中的好医生。

张仲景常为百姓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就地取材舍药救人。回到家乡后的张仲景,看到很多穷苦百姓饥寒交迫,有些人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便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用一味神奇的药为大家医治,那天恰好是冬至。

张仲景的这味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等药材在锅里煮,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百姓们人手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烂耳朵奇迹般地治好了,由此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典故。


饺子就酒,为何越吃越有?

1-211220104611249.jpg

热乎乎的娇耳汤不仅可以治好耳朵冻疮,民间更有“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谚语。为何古今中外的圣贤达人把如此多的美好寓意偏偏给了饺子呢?饺子喝酒,越喝越有是真的吗?

在生活物资较为匮乏的八九十年代,购买生活用品按粮票、油票、肉票来计算,那时候如果能吃一顿饺子是一件特别隆重盛大的事,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机会吃到饺子。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制作各类馅料的饺子,切菜、剁肉调制好馅料,和面擀皮,全家人动手包饺子,新出锅的饺子蘸着醋碟就着点小酒,那种家庭幸福感油然而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感叹的是如今生活的富足和进步,有的是对明天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且一般酒席上习惯搭配两盘饺子,这是因为饺子个头较小,加之不同馅料的饺子各来一盘,下肚可以填充空空的胃,让后续的饮酒不伤胃。所以这句话更多是劝酒令,在酒桌上或是朋友聚餐时,大家推杯换盏,需要活跃气氛,此时选饺子做下酒菜,不仅要好吃,还能挨桌转一轮一人分几个,比较经吃。一口一个饺子,就跟吃小菜差不多,饺子就酒,既有下酒小菜,也一并把主食吃了,一举两得。


冬至喝酒,还有哪些讲究?

1-211220104622154.jpg

大多数人都是饺子沾醋,醋的酸味起到了开胃的作用,可以让人食欲大增。如果配酒的话,大家可以尝试一下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回味悠长,跟饺子是绝搭,就算喝多了也不会上头,完全可以安心。

冬至小酌白酒既有益养生,也可驱寒。在古代文人雅士纷纷选择冬至喝酒消寒的活动,即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生命活动也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不管你身处哪里,冬至都是传统意义上养生的重要节点。


红色壹号酒业祝大家冬至安康!

END




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




hongseyihao后缀.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