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生平确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两个特点,即文言水平超群但鲜少使用,以及逝世当日坚持读书看报,都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领袖和思想家的特质。
毛主席在文言文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他曾经是一位热衷于阅读和研究古典文学的人。然而,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时,很少在公共演讲和政策文件中使用文言文。这反映了他的思想实用主义,他更注重将复杂的政治理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广大民众,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支持他的政策。
比如毛选第一卷《反对本本主义》,为什么是“本本”,因为老百姓不理解教条,所以叫他本本,大家就懂了,只看本本做事不好。他的心里有人民,所以人民心里也有他。
同时他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在书信中经常自然展现出这一点,使他的书信中有一种儒雅之风。毛主席针对特定的对象,时常使用文言文写信。他对文言文的应用,得心应手,非常自然。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致傅作义的信中有这样的文字:“涿州之战,久耳英名,况处比邻,实深驰系……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弟等频年呼吁,要求全国各界一致联合,共同抗日,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幸人心未死,应者日多,抗日图存,光明渐启。”
毛主席这封信,文白相间却词真意切,每句话都十分精当,且飘动着一种儒雅之风。
我们再看毛主席1949年9月30日写给他当年老师符定一的信:宇澄先生夫子道席: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肃此。敬颂教安。不具。
受业毛泽东
九月三十日
其次,毛主席在逝世前坚持读书看报的故事也展示了他对知识和学习的执着。尽管他已经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领袖,但他仍然保持了学习的习惯。这种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鼓舞着人们,提醒他们无论在何时都应该保持谦虚,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年老体衰、重病在身,早已卧床不起。当晚,他仍让工作人员借来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阅读。当年9月8日,弥留之际的毛泽东反复陷入昏迷状态。
但每当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这天,据统计,毛泽东先后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共计两小时五十分钟。当时他周身遍插医疗救助管线,图书和文件都是工作人员用手托着给他看的。
再次清醒时,毛泽东用铅笔在纸上半天才画了三道杠,然后用手吃力地敲床三下。工作人员周福明见状,轻声问道:“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武夫)的消息?”毛泽东默默地点点头。病危之际,毛泽东依然关注日本政坛局势。三木武夫作为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当时对日本大选结果有一定影响。《三木武夫》也成了毛泽东最后阅读过的一本书。
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
毛主席的这两个特点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使是伟大的领袖,也应该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将知识和智慧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同时做实事,成真人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也是读书的一生,学习的一生。
冬月廿二
2024年1月3日
二九第4天
“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
万物本为一体,意识一直都在流通,
善意也是如此,就像空气一样,
从自己这里流出,最终也会回归到这里。
所以说,
和善待人,收获人心,
困境时他人也会相助;
善待万物,积累善报,
危难时上天自会庇佑;
善言虽微,但能温暖人心;
善行虽小,却能利于万物;
善念虽不得见,
但拥有强大的能量,
决定着人生的道路和方向。
END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