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刘少奇同志视察都江堰的往事
发布时间:2022-09-28 13:58:59    浏览人数:

  195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成都会议期间,刘少奇同志偕夫人王光美来灌县(1988年更名为都江堰市)视察。陪同少奇同志来视察的,还有陈云、贺龙、李先念、谢觉哉等中央首长。


  上午9时,少奇同志乘座的轿车沿成灌公路驶上玉垒山腰,缓缓地停在二王庙公路旁。少奇同志走下车来,迎候在那里的县委书记陈彬、县长王宝玉和都江堰管理处处长张建忠走上前去,陈彬激动地说:“刘主席,您好!欢迎刘主席视察都江堰!”少奇同志慈祥点了点头,表示谢意。然后少奇同志握住陈彬的手,亲切地说:“不要喊刘主席,还是是按党的规矩办,应当叫我少奇同志。”短短的一句话,驱散了人们胸中的拘束气氛。感到少奇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令人肃然起敬。


  王光美同志站在少奇同志旁,兴致很高,她对大家说:“灌县这个地方很好,毛主席也要来,毛主席一到成都,就借了地方志等书籍来看,还把一些章节印发给了参加会议的同志,要大家了解天府之国,了解都江堰。少奇同志也看了,要实地走一走,但是会议很忙,抽不开身,今天总算来了。”


  少奇同志一面观看都江堰渠首全景,一面听介绍。他赞叹说:“李冰真了不起,这个工程很伟大。”举目东望,一望无垠的川西平原像一幅巨大的图画,更像一幅蜀锦,堆金叠翠,春光盎然。少奇指点着高兴地对大家说:“天府之国,中国的天府啊!”


  沿着古树参天条石铺就的林荫小道,大家陪着少奇同志向二王庙走去。这时,少奇同志把陈彬拉在身边,详细地了解灌县各方面的情况:从人口到土地面积、粮食产量;从当前生产到群众生活安排;从人民身体健康到普及科学文化水平。陈彬都一一作了回答。少奇同志听后很满意,高兴地说:“你们干得很好,有成绩,你们的生产搞得不错嘛!”


  二王庙内,到处悬挂着人们颂扬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伟大功绩和治水经验的楹联匾额,少奇同志一面参观,一面听陈彬介绍都江堰水文化,“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弯切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少奇同志听后说道:“‘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讲的就是辩证法。”在二王庙,陈彬还报告少奇同志:“我们是从二王庙后门进来的,由上而下,从前门出去的。所以先看的是二王,最后才是王庙。”


  步下二王庙大门石梯时,看见对面照壁上清朝末年绘制的《都江堰灌溉区域图》,少奇同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仔细地端祥着。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都江堰灌区十四县古貌概图。


  少奇同志仔细地观看着,良久,若有所思地问道:“解放后,都江堰这几年有什么变化?灌溉面积有多少亩?”陈彬回答:“有变化,发展变化很大,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分洪闸和配水闸门。灌溉面积也扩大了。解放前最高可灌溉三百六十万亩,后萎缩到二百多万亩,解放后经过多次维修,现在灌溉面积已翻了一番,扩大到五百多万亩,还修了一些小水闸,增添了水利实施。”少奇同志又问:“每年什么时候岁修,有多少民工参加,他们的生活安排得怎么样?”陈彬回答:“渠首大致有几千人,各县都要同时修,人就多了,因为每年修一次,他们都有一套很好的管理办法。”


  少奇同志走上横跨在岷江上的安澜索桥,这个索桥是人们用竹索构架而成的软式桥,人走在上面,摇晃得十分利害,开始陈彬还担心少奇同志的安全,他让前来视察的中央首长,陈云、贺龙、李先念、谢觉哉他们,分成几批间隔着过桥,少奇同志在索桥上却如履平地,走的十分自然、潇洒、稳建。


  1958年3月18日,刘少奇在安澜索桥上


  当贺老总过桥时,陈彬轻轻地叫了声:“贺师长请!”贺老总一听到他熟悉的晋西北口音,又称呼他贺师长,他看了看陈彬,知道这是他在晋绥时的老部下,因为川西、川北和西康省的干部大多数都是他从晋绥带着南下来四川的。他便问陈彬:“你是晋绥几分区的?”“三分区的,我是碛口人,一直在离石一带工作,1948年在离石大武镇贺龙中学当总务科长。”“啊!碛口人,贺中的,贺中的要再握一下手了!”


  1958年3月18日,贺龙安澜索桥上


  碛口镇是有名的水陆码头,又是晋绥通往延安的重要孔道,当年贺师长过往常到的地方很熟悉,而贺龙中学是贺龙率部打下文水县城后,创办的晋绥陕甘宁五省随营学校,贺龙亲任校长,后改为贺龙中学。见到老部下,贺师长显得格外高兴和亲近。


  看了分水鱼嘴后,陈彬介绍说:“分水鱼嘴完全是人工筑成的。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全长七百多公里,最后汇入长江。内江是人工渠道,经宝瓶口后分为若干支流,形成蛛网式的灌溉渠,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和人民生活用水。分水鱼嘴还有一个奥妙的地方,它能根据季节变化和灌溉需要,把岷江水按比例分流,夏天洪水季节,岷江流经鱼嘴后,四成流入内江,六成流入外江。冬天枯水季节,农业耕播需要用水,又来了个颠倒,六成流入内江,四成流入外江。这样,夏天既泄了洪水减少了自然灾害,冬天还又保证了灌溉,有利于生产。李冰治水《三字经》里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都江堰自然分流的科学的地方。”


  少奇同志听了后,称赞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真了不起啊!真了不起!”。


  1958年3月18日,刘少奇在灌县


  在伏龙观,见到很多记者给自己照相,少奇同志说:“不要给我照那么多的像。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你们的镜头应该对准李冰父子。”


  非常可惜的是,陈彬收藏的少奇同志视察都江堰的照片,特别是少奇同志和陈彬两人肩并肩出二王庙大门,在石梯上边走边谈话的合照等,都在“文革”中毁于一旦,一张也没能保留下来。


  少奇同志在伏龙观,先看了内江咽喉宝瓶口,然后在大家陪同下,在展厅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沙盘模型前,听取张建忠介绍: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鱼嘴分水、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卧铁展示淘滩标准,飞沙堰控水排沙、宝瓶口控水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和“深淘滩,低作堰”等遗迹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工程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功能显著,显示出都江堰水文化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至于宝瓶口的水尺和古水则,更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驱利避害。


  了解了李冰父子开掘都江堰的事迹,少奇同志肃穆庄严地说:“两千多多年前的李冰,实事求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中午就餐时,灌县准备了几个有地方风味莱肴。菜刚端上桌,少奇同志马上叫王光美向大家宣布:“今天这顿饭是少奇同志请客。地方上没有招待费这笔开支,地方上开支了,上级要批评,群众要提意见。”王光美说完后,少奇同志笑着对大家说:“这顿饭,我请客。


  陈彬再三说不行,少奇同志说:“就这样,不要再说下去了。”见状大家只好罢了,午餐少奇同志吃得有滋有味。


  少奇同志一面吃饭,一面和大家交谈,他询问陈彬灌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情况。陈彬如实向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其间其他他同志也插话作补充。少奇同志听后很满意,高兴地说:“你们的工作干得很好,很有成绩。”


  陈彬心想:湖南人喜欢吃辣,为毛主席准备的菜肴,陈彬心里也有了底。饭后,少奇同志还把服务员请来,问清了每个菜的价钱,并且说:“不贵嘛!”按价付了款。少奇同志和炊事员、服务人员一一握手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少奇同志很理解大家此刻的心情,又和县委领导同志合影留念。在告别灌县时,少奇同志再三叮咛陈彬等同志:“灌县这个地方好,有山有坝有水,风景秀丽,这个地方的风景是国内外都很有名的,你们要好好建设,把工作做好,毛主席还准备来看看。”


  陈彬知道少奇同志此行,是为晚几天毛主席来灌县视察打前站和探路的。这是少奇同志对灌县接待毛主席视察准备工作的一次检查,少奇同志满意,看来准备工作是合格了。


7a4d76314f1a9427ba52fa990cb863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