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毛主席与徐立清谈授衔问题:我准备和萧克谈一下,让他带个头
发布时间:2023-10-20 10:34:48    浏览人数:

萧克.png

图|萧克


1976年10月深秋。秋风萧瑟的街头,一中年男子漫步走在前往军委大院的路上。他敲开了一处房门,门内一个老人颤颤巍巍的打开了房门,只是两人见面以后,却并不认识,两人脸上都挂着迷惑之色。中年男人问:“您是萧克上将吗?”老人点点头,询问来客:“我就是萧克,请问你是……”

“哦,我是彭德怀的侄子,我叫彭启超。”

彭启超并没有进屋,而是就站在门口对老人说:“我今天是来专程拜访您的,当年伯父临终前曾委托我向您道歉。”萧克眸子里泛起了一丝亮光,尽管时隔多年,但他回忆起当初时的场景,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早就不介怀了,难为老总来记得我,真是不胜荣幸,感谢你专程过来一趟。”

彭启超眼角也泛起泪花,他没有进屋,而是向萧克告辞后,转身离去。萧瑟的秋风中,只剩下了落叶之声在“沙沙”作响。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


1955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中,萧克被授予了上将。萧克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一时之间有不少的议论之声。不为别的,以萧克的资历,授予上将军衔,很多人都认为,有些太低了。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萧克家境比起大多数的开国将军来说,都要好上那么一点,家里虽然清贫,但到底是一个书香世家,所以萧克很早便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


萧克年轻时.png

图|萧克年轻时


大革命时期,萧克考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来并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和林彪是同期。


1927年,萧克黄埔毕业后,即被分配到第十一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等职,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需要指出的是,萧克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举国白色恐怖,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屠杀革命群众,萧克却选在这样一个危难时刻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革命意志之坚定,也不由得让人钦佩。


1927年8月,萧克跟随叶挺一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也就此奠定了萧克在人民军队建立初期的地位。与后来授衔的人相比,粟裕作为大将之首,南昌起义时只是警卫班长,陈赓也只是一个营长。


如果说这还不能说明一切的话。那么萧克后来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之后,于1930年担任了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该纵队当时是红四军的主力纵队。


抗战时期的萧克.png

图|抗战时期的萧克


1933年6月,红六军团成立,起下辖主力部队是由湘赣苏区红八军下辖17师(萧克任师长)以及有湘赣苏区红十八军改变来的红18师组成的。红六军团一开始设立时,并未设立军团指挥部,于是指挥暂由红17师师长萧克指挥、政委蔡会文统一指挥。


1934年8月12日,红六军团正式设立军团一级指挥部,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李达任参谋长。


1936年7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共同建立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萧克任副总指挥。


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熟悉的人都知道,八路军师以上的高级将领,后来都在建国后授予了元帅军衔,而六个副师长中也有五人是元帅,唯独只有萧克连大将也没评上。抗战时期,萧克一度代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萧克也担任过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当时徐向前因长期在延安休养,后调往华北后,也是担任的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任八路军120师师长的萧克.png

图|任八路军120师师长的萧克


事实上,萧克在资历上足以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也是心知肚明的。原先授予元帅、大将、上将的名单多有变动。在原来的大将名单中,有10人、15人、22人的方案,其中萧克是在15人的方案中,与王震、宋任穷、张宗逊、周纯全处于同一水平。


当时主持授衔工作,任总政总干部部部长的徐立清将军后来回忆:

“在授衔工作开始以后,主席找我谈话,并对我说,你是应该授上将军衔的,你两次报告都要求授中将军衔,那你就吃点亏,带个头,把你放在中将第一名。”

其实以徐立清评衔时的资历,毫无疑问应当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徐立清将军高风亮节,认为自己主持评衔工作,应该起带头作用,早在几年前评定军级时,徐立清将军就主动降为副兵团级。徐立清将军的高风亮节,也有助于评衔工作的展开。


徐立清将军.png

图|徐立清将军


毛主席赞扬徐立清后,话锋立刻一转,谈到了大将军衔的评定工作:

“评大将这个事也比较难办,我准备找萧克谈谈,让他带个头,萧克这个人我了解,他在高级干部中是个文化人,给他授个上将,是委屈他了,他是不会计较的,排在第一位,这样,那几个争着要大将的,一看萧克是上将,他们就不好说话了,你们两个人带个头,这次评衔就好办了。”

徐立清后来将毛主席的话转告萧克,萧克立即表示:

“请你转报主席,他那么忙,就不要找我谈了,授个上将已经不错了,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同志,包括我的一些上级领导,不少人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向组织伸手要待遇的?那只是个名而已,请主席放心。”

就这样,萧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上将第一人。所谓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其实也只是大家心目中的看法。


1947年4月,萧克(左一)与聂荣臻、杨成武在正太战役前线.png

图|1947年4月,萧克(左一)与聂荣臻、杨成武在正太战役前线


很多人认为以粟裕将军的战功,足以授予元帅,而萧克将军也是如此,他资历老,战功高,绝对是可以授予大将的。但两位将军高风亮节,并不强求待遇,他们一心为公的思想,也足以让我们永远铭记。


萧克将军“战火纷飞的环境下写小说”


毛主席说:萧克在高级干部中是个文化人。这句话倒也并不算是一句虚话。萧克幼年时便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是师范学校毕业,本来应该站在讲台上教书,却阴差阳错的考入了军事院校,成为了一名将军。尽管如此,萧克也从来没忘记过自己的爱好。


1938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萧克(右二)、彭雪枫等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png

图|1938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萧克(右二)、彭雪枫等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命令,要求他们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尽管面临着重重艰险,萧克依旧十分乐观,在接到中央命令后,迅速向金沙江转移,面对着浩浩江水,萧克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北渡金沙江》:

“盘江三月燧烽扬,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开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

越是激情澎湃的战斗岁月,越是能激发萧克的创作兴趣。1988年,萧克将军创作的《浴血罗霄》荣获当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项。


萧克将军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聊起创作这部小说的经历:

“长征结束后,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苏区党代会。会后返回部队的路上,他和战友们策马扬鞭,畅谈革命的前途和对未来的憧憬。路旁耸峙的高山,勾起了他对血与火的红军生活的追忆,他决定要写一部苏联《铁流》那样的小说。”

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与萧克握手.png

图|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与萧克握手


毫无疑问,萧克本身是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的,从他的诗歌创作中就能看出来,萧克的文学造诣很高,早年在湘赣苏区时,萧克就在《湘赣红旗》杂志上发表过散文、诗歌。对于搞创作而言,一时的冲动与漫长的创作历程是有冲突的,也可能面临灵感枯竭。不过对萧克而言,似乎不用缺乏灵感,因为他的灵感就是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晚年面对记者采访时,萧克仍然激动地说:

“你不知道哇,我读完《铁流》,心里很不平静。我们经历的战争,远比《铁流》里写的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所以我要写出来。”

来到黄土高原上一个叫镇原的小地方,萧克开始了《浴血罗霄》的创作。尽管后来抗战爆发,萧克作为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一道开赴前线,中断了小说创作,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心里的这份冲动。


萧克将军的儿子萧星华也回忆称:

“那时候的纸很少,有什么破纸拿起来就用,有时敌机来了就躲到防空洞写。”

萧克将军与妻子蹇先佛.png

图|萧克将军与妻子蹇先佛


1938年2月,日伪军一万余人大举进攻晋西北地区,当时八路军120师正在配合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反攻太原、石家庄,得知情况的后贺龙、萧克立即率部回援。鉴于敌强我弱,120师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连续收复晋西北七座县城。


萧克不仅仅是旗开得胜,还总结出了一套用打夜战的办法来对抗敌人的猛烈火力,萧星华称:

“三井之战中,敌人是一个大队加炮兵中队及工兵,父亲率717团在三井附近待机,由午后待至午夜后才攻击,拂晓将敌全部击溃。”

萧克在晋西北工作期间,还将游击战的方法推广给国民党军队。晋西北七座县城收复后,萧克又想起来,自己还有半拉小说没有写完,于是又重新拿起笔来。


每天晚饭后,萧克就点起一根蜡烛,放上一摞白纸,挑灯夜战,时间一长,贺龙、关向应都知道了萧克在写小说,关向应还笑着调侃:

“老萧,你要不当兵,准会去搞文艺工作。”

关向应.png

图|关向应


《浴血罗霄》的稿子,萧克断断续续地写了三年,一直到1939年10月才算是完成第一版初稿。


司令员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在部队里可以说是一件稀罕事,《晋察冀日报》总编辑邓拓看了小说书稿后,提了几点修稿建议,他告诉萧克:

“还可以再充实一些,多了可以删。”

因为过于操劳,萧克得了肺病,不得不暂时停下来休养,到后来也没机会再进行改动,萧克将这些杂七杂八的碎纸片交给夫人蹇先佛保管,蹇先佛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这些书稿,毕竟都是丈夫的心血。


不过就连萧克也没想到,后来这部书稿还引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彭德怀去世前委托侄子向萧克道歉:让你们受苦了,对不起。


1950年4月,萧克受命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训部,承担全军的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由于当时我军军事训练计划制定上,并没有经验,因此只能参考苏军的意见,萧克用了5个月的时间,筹建了军训部,并根据苏军一些条令、条例,编写了我军三大条令的初稿。


1951年2月,彭德怀从朝鲜归国后,萧克将拟定好的条令初稿给他看,并向他提出:

“既然已经把条令拟定好,不如从华北军区抽调一个连来演示一下。”

彭德怀现场观看了条令演示,认为还不错:

“可以,就这样搞。”

彭德怀.png

图|彭德怀


当时借鉴苏军经验尽管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分强调苏军经验,照搬照学的思想。于是渐渐地,也产生了一些批评的声音。


1958年5月的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中,萧克更是首当其冲。原本准备出版的《浴血罗霄》也不得不中断,后来有人打电话,要他将小说书稿交出来。萧克很不理解:“我的小说能有什么问题?”夫人蹇先佛也苦笑:“早知道如此,当初还不如烧了的好。”


尽管如此,但萧克依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多次对大家说:

“自己是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入党的,从入党时起,决心永远站在党的立场上。”

彭老总后来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待萧克等一大批同志上,晚年他拉着侄子彭启超的手对他说:

“1958年的事,让你们受苦了,对不起同志们!”

1976年,彭启超将伯父的原话转告给萧克。萧克听后,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彭老总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浴血罗霄》小说.jpg

图|《浴血罗霄》小说


一切往事烟消云散后,《浴血罗霄》小说的出版也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萧克将军从一线退下来后,即着手开始考虑修改小说的事项,尽管老将军年事已高,但他对小说的创作,依旧充满了热情,为此还写了两幅对联聊以自慰:

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

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难再闲

当时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听说了萧克老将军手里有本小说时,就计划将小说正式公开出版。那会儿的《浴血罗霄》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罗霄军》。


当年初稿完成以后,萧克虽然经过几次修改,但都是小规模,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润色修饰,加上那时候工作忙碌,萧克也没有时间整理。


现在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同志帮助进行修改,萧克又重新提起了兴致,为了深入了解当年红军在罗霄山脉时的战斗经历,萧克带着工作人员不顾高龄深入当年古战场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的老红军、老百姓进行深入的了解。


1975年7月30日,萧克(右二)陪同叶剑英、徐向前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员.png

图|1975年7月30日,萧克(右二)陪同叶剑英、徐向前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员


《浴血罗霄》讲述的故事是: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军面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反围剿时的情形,罗霄山脉中段湘赣苏区主力罗霄纵队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向北转移,去新的苏区,但由于敌人已经预判了罗霄纵队的行踪,派出了优势兵力进行拦阻和围剿,罗霄纵队伤亡严重,特别是两个多月的行军,有许多年轻的战士付出了生命。

鉴于敌我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往北突围,意义已经不大,为保存部队失利,罗霄因此向中央征询,能否返回湘赣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央最后同意了罗霄的请求,听说要再次返回家乡,所有的战士们心里都很高兴,经历重重困难后,罗霄纵队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兵,成功返回了已经离开了三个月的家乡。

小说中,有关罗霄纵队的故事,就是萧克的亲身经历。


萧克修改稿子时,那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影响着身边的人,有时他会采纳周围人的一些建议,但有些时候他认为坚持不改的地方,就一字也不动,而且他还会详述不能改动的原因。


1980年3月萧克与巴基斯坦金斯顿国防学院副院长合影.png

图|1980年3月萧克与巴基斯坦金斯顿国防学院副院长合影


《浴血罗霄》后来历经四次改稿,由原来的40多万字,删改到仅剩下25万字,内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比原来更多了一些细节。尽管如此,萧克将军也是在二次校对稿子,确认无误后,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1988年八月一日建军节前夕,《浴血罗霄》公开出版,发行后引起了全国热烈响应,在人民大会堂的研讨会上,《浴血罗霄》被认为是真实再现红军生活的小说,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浴血罗霄》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是“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1991年3月29日,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在北京颁奖,《浴血罗霄》获得了荣誉奖,已经年过八旬的萧克将军与路遥、当代作家刘白羽一同登上了领奖台,这在当年被人们称之为是文坛盛事。


1988年,萧克与欧阳毅.png

图|1988年,萧克与欧阳毅


面对如此褒扬,萧克反而十分平静,1991年10月19日,萧克将军写了一首小诗:

“小诗问世意难酬,愧对诸君奖过遒。非属附庸风雅事,但倾心海报同俦。”

一首小诗,展现萧克老将军的如海的胸襟与风骨。





九月初六,

2023年10月20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



《老子》有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内心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

能真正打倒我们的,

不是狂风暴或是惊涛骇浪,

恰恰是自己的内心。

内心懦弱的人如同泡沫一般,

一触就破;

而内心坚硬的人,

终将成为强者,无人能敌。

愿我们,

都能修得一颗强大的内心,

成为自己的太阳,

无需借助他人的光。




END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