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美塑”祁连山
发布时间:2022-12-14 12:17:08    浏览人数: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红色壹号小编团队最新调研发现,经过生态系统修复,祁连山南麓地区生态正明显好转。4万多亩历史遗留无主矿山和近百万亩鼠害、黑土滩、荒漠化草地得到治理,累计修复流域干支流223公里,域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从满目疮痍到重焕生机,祁连山南麓生态之变的背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系统修复新模式。

系统修复强调“共下一盘棋

b8af3000be2013b53e3e83d7892053a2.png

无主矿山一直是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难题。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小八宝石棉尾矿是一座典型的废弃矿山。石棉矿废弃10多年后,矿渣堆积如山,风起漫天扬尘,牧民牛羊患病。直至2017年,祁连山南麓仍有各类废弃无主矿山54处,涉及面积4万多亩。

  

以往,生态修复职能分散在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林草等多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战,大面积种植单一林草品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近年来,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对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地区,展开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祁连山青海片区被纳入首批5个试点地区之一。祁连山青海片区总投资20亿元开展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4大类共134个子项工程,覆盖范围近6万平方公里。“生态修复试点强调‘共下一盘棋’理念,用生态方法一体化解决祁连山‘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湖缩’等生态问题。”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说。

  

被纳入生态修复试点的小八宝石棉尾矿,统一实施拦沙坝、生态护坡、生物阻隔带、河道疏浚等工程。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统筹行业标准、部门协同,在小八宝石棉尾矿上统一设计、施工、验收,实现一体化修复。如今从空中俯瞰,从山谷奔涌而出的小八宝河清澈如镜,石棉尾矿已植草复绿。


补齐生态链条和循环体系

b8af3000be2013b53e3e83d7892053a2.png

祁连山最高峰团结峰脚下的天峻县苏里乡,有着全国闻名、历史悠久的优质牧场。由于生态恶化,这里曾经茂盛的大片草场退化成黑土滩。鼠害治理是草场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苏里乡牧民扎拉说,仅靠投药治鼠治标不治本,鼠害反而愈发严重。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保护的区域,祁连山青海片区肩负起探新路、攒经验的责任。摸索中,当地干部和牧民想起鼠兔天敌——老鹰。经过向专家咨询与不断改良后,五六米高的“招鹰架”在天峻县草场已安装超过1200个,大量猛禽被吸引到草原上广泛栖息筑巢、捕食鼠兔。


dcb3c45c504e7138e59ffed971ffa88d.jpg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苏里乡的一处招鹰架。新华社记者李占轶 摄

负责项目监理的陕西省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李顺新说,据测算,一只鹰的捕食领地约500亩至700亩,能有效控制鼠兔种群数量。生态修复关键在于生态系统恢复。牛羊粪便堆积和超量化肥会导致高原农牧区出现农业面源污染,为此,青海省将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作为祁连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通过收集牛羊粪便,加工生产有机肥,实现化肥替代,串起高原生态农业循环链。

  

在青海海北祁连山绿色有机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红色壹号前方记者看到,从邻近区域收集送来的羊板粪经过发酵、加工、筛选、造粒、烘干后,变成有机肥装袋。当前,当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中加快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实现试点区域化肥施用量降低30%,有机肥施用量增加57%,形成“羊粪生产有机肥、有机肥种出青稞、青稞秸秆养牛羊”的绿色循环体系。


树立生态价值导向

b8af3000be2013b53e3e83d7892053a2.png

过去,大通河流经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时,河道垃圾堆积、采砂点遍布。如今,河床自然弯曲流淌,河心岛绿植密布,却很难看到生态修复痕迹。“传统生态修复项目评价主要看工程量,很多河道两岸就用石笼河堤从头修到尾。”当地基层干部介绍,很多河流生态治理出现“渠化”“硬化”等情况,埋下更多的生态隐患。从规划设计之初,青海祁连山生态修复试点就强调自然、社会、经济三个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统一,突出生态变化价值导向。参与多个试点项目监理的深圳市合创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谢承志说,不再追求工程建设任务量,优化绩效评估指标,就能最大化体现生态效益。


cd307a3df12a0a7d744e25b40f1b4286.jpg

  治理后的大通河流域(门源段) 新华社记者李占轶 摄


大通河门源段生态修复侧重于河流水质变化的生态结果,规划的18公里石笼护岸,采取“水—岸—陆”系统治理措施,用缓坡植树等生态方式替代,不影响防洪又节省投资,还提升陆岸生态阻隔带净水功能,保障大通河水质从Ⅲ类稳定在Ⅱ类以上。党的二十大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当前,青海省正总结提炼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中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经验做法,并在省内多地的黄河流域保护、全域垃圾处理等项目中广泛推广。


hongseyihao后缀.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