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2024年7月6日
农历六月初一,星期六
22:19:49
古人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便已代表了酷热的到来。
而小暑,虽未达到极致,但也已经酷热难当。
在这样的高温下,人常会感到疲倦乏力、心烦不安,若不注重养护,极易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掌握一些新的养生规矩,至关重要。
让我们顺应小暑的时节变化,遵循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诀”的养生原则,以最积极的姿态,养护身心,安享盛夏时光。
三忌
一、忌贪夜不眠,损耗元气。
然而,晚上正是人体休养生息的关键时刻,贪夜不眠不仅会扰乱生物钟,还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人体机能正常运转。
正如《黄帝内经》所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夜为阴,白为阳,阴阳调和才能维持健康。
熬夜则会使人体阳气耗损,进而影响健康。
因此,小暑时节应当保持规律的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晚上十点至十一点入睡,确保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身心健康。
倘若难免要经常熬夜,可以吃一些龙眼、枸杞、莲子来补益身体。
二、忌暴晒于日,损阳伤神
盛夏之时,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长期暴晒不仅会导致皮肤晒伤,还可能引发中暑。
古人有言:“久曝则阳伤,久阴则寒袭。”
就意在提醒我们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
特别是中午时分,紫外线最强,人体容易脱水、中暑,切记要避免外出。
若不得已需外出,也应做好防晒措施,如穿戴宽松透气的长袖衣物、戴帽子、打伞和墨镜等。
三、忌大口灌水,肠胃损伤
《黄帝内经》有云:“暑多汗,汗出则阳气耗,耗则病生。”
小暑,已经慢慢接近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刻。
在这样高温的气候下,人体出汗较多,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来解渴。
但这样喝水的方法并不好。
因为人体每一次的出汗,都会带走身体内的一些盐分。
如若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便会使血浆内的渗透压降低,同时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进而出现头晕、眼花等“水中毒”症状。
古语有云:细饮慢咽。”
喝水时应少量多次慢饮,白天晚上均匀的喝,每杯水(200毫升左右)分两次缓慢喝完,老年人可分两次以上。
三宜
一、宜吃藕,补益身体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本草纲目》中记载:“莲藕,通气利湿,解暑毒,止渴生津。”
莲藕性寒,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除烦安神的功效。
适合莲藕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无论是凉拌莲藕、莲藕排骨汤,还是莲藕粥,都是美味又健康的选择。
古人云:“藕中水,水中清,清中见真味。”
夏天通过食用莲藕,我们不仅能享受美食,还能在炎热的夏季中获得身心的清凉,是小暑期间的理想食材。
二、宜食瓜,解暑补水
夏季,是瓜类水果的丰收季节。
《论语》云:“不时,不食。”
饮食,需要顺应时节,而小暑,最为重要的便是解暑。
所以作为夏天的应季果物,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都是极好的选择。
特别是西瓜,被誉为盛夏之王,能迅速补充水分,缓解暑热,是此时食补的难得佳品。
挑选西瓜时,要选纹路清楚,深淡分明,瓜皮滑而硬的,在吃前,还可以选择用凉水浸泡。
然而西瓜虽好,也需注意不要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有些体虚胃寒者,或者口腔溃疡者也不能多吃。
三、宜喝粥,健脾补养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此时喝粥,便是不错的选择。
《随息居饮食谱》中有言:“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粥有润燥、解暑、养胃的作用,
一方面,粥可补虚,能补水不能补的津液;另一方面,粥能养脾,可以促进人体脾胃运化功能,能够很好的帮助人体应对高温天气。
平日里,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口味,选择绿豆粥、红豆薏米粥、百合莲子粥等,这些粥类食材都有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的功效。
古人有云:“粥饮千钟,胜于药石。”
夏季每日早晚喝一碗清淡的粥,是极为不错的养生习惯。
三秘诀
一、勤晒衣,除菌防病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自古以来,人们便十分重视在小暑时节晾晒衣物。
因为小暑前后,气温高,湿度大,衣物容易滋生细菌,穿上后易引发皮肤病。
所以小暑时节,不仅要勤换衣,更需要勤晒衣。
在这期间将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拿出晾晒,不仅能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还能减少湿气。
此外,寝具如被子、枕头等也应定期拿到阳光下曝晒。
晒衣最佳时间应选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阳光最为充足,紫外线强度最大,杀菌效果最佳。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容易忽视脚部的保健。
俗话说:“天天泡脚,胜过吃药。”
在酷热难耐的小暑,人体容易出汗,血液循环加快,此时泡脚不仅能舒缓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在泡脚的过程中,水温不宜过高,以40度左右为宜,每次泡脚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为佳。
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片、艾草等药材,进一步增强泡脚的保健效果。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的功效,艾草则有温经止血、驱寒除湿的作用。
结束后,再用干毛巾擦干脚部。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饭后泡脚,有水痘、麻疹或足部外伤的人,也不适合泡脚。
三、按三穴,理气宁心
1、掐按少冲穴
穴位位置: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按摩手法:以拇指指尖掐按2~3分钟,以有掐痛感为度。
按摩功效:少冲穴是心经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之处,经常刺激此穴,可以清心安神,补益心血。
2、按压丰隆穴
穴位位置:外膝眼与脚腕前凹陷的连线中点,向外旁开一横指。
按摩手法:以拇指按压50次,以有压痛感为度。
按摩功效:丰隆穴是胃经的要穴位,经常刺激此穴,可以加强气血流通。
3、按揉巨阙穴
穴位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按摩手法:以食指点按2~3分钟,以有透热感为度。
按摩功效 经常对巨阙穴进行按摩,可以缓解心烦,心痛,辅助宁心安神。
《黄帝内经》所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小暑过后,便是入伏,这是一年中最热时节。
在这个炎炎夏日,人只有和世间万物一样,顺时而行,顺时而养,才能疾病不起,忧患不扰。
愿晚间和煦的微风,吹散你的病痛;也愿早间温暖的阳光,照亮你的健康长寿的路途。
点亮在看,祝家人朋友们无病无痛,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不要忘记将这些养生秘诀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一起顺应夏至养生之道,这个小暑时节,健康安然,清凉一夏。
暑天至,伏天接踵而来,
烈日如火洒遍天地,
柳上蝉鸣燥,池中蛙鼓噪。
连风都开始灼烧的日子,
一场雨也难解闷热。
此时,
一棵遮荫的树,一把引风的蒲扇,
一支悠扬的曲,一杯冰凉的酸梅汤,
都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暑天至,寻一处清凉,得一份心静。
可隐于庭院,
池水泛波,鱼戏动荷。
窗下风,纱帘动,羽扇摇,心悠然。
可隐于山林,
高山流水,林海清风。
观云涌,听风吟,临水行,心有禅。
可隐于诗书之中,
执一书卷,捧一凉茶,
诗中景,书中情,身未动,心已远。
暑天至,难免心气烦躁,觉得诸事烦闷,
古人说的心静自然凉,并非无道理。
心境平和了,淡然处之,
对待万物也变得淡定自如。
盛夏不仅炎热,还有很多美好。
满眼的绿树浓荫,
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
还有那些夏日才有的乐趣,
池中摸鱼虾,雨里淋个透。
此时情绪此时天,
更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心境。
愿你心中有美景,心中有清净,
好似凡间无事小神仙。
今天是2024年7月6日,
甲辰年六月初一,
今日小暑,
朱德元帅逝世纪念日
(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
这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温风初起,出梅入伏,
暑热之气渐至盛极,
烈日如火,时夏方长,
愿你我都能调整好心情,
心有清凉,迎夏生长,
小暑,愿快乐“暑”不尽,
好运”暑“不完,
祝您夏日安康,诸事吉祥,
一路向阳,步步生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