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宋代〕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之上,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极目远望,无尽的春愁,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残照里,草色如烟,一片朦胧。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放纵一下,痛痛快快醉饮一场,对酒当歌,才感到强乐反而无味。日渐消瘦,我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
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消得:值得。
注释引用:古诗文站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一首相爱情词。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于官宦世家,却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天禧二年(1018 年),柳永多次参加科举,均名落孙山 。尤其是在 1024 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考,柳永再次落榜,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当他再次参加科举并通过考试,即将进入殿试榜时,宋仁宗看到他的名字,想起了《鹤冲天》中的词句,于是批示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就这样,柳永的仕途彻底被断送,他也因此获得了 “奉旨填词” 的 “美名”。宋朝从此少了一个高官,却多了一位杰出的词人。
词以言长,柳永的词,极富感情,写满了相思,写尽了孤独,却文辞优美,醉人心魄。这首词同样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千百年来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意境 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伫倚危楼风细细”,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孤独的身影。词人久久地伫立在高楼之上,倚靠着栏杆,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一个 “伫” 字,尽显其长久站立的姿态,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深沉与凝重。而 “风细细” 则不仅描绘了微风轻柔的触感,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重在 “春愁”二字,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词人眼中,却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愁绪,这种反差更增添了愁绪的浓重。而 “黯黯” 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愁绪的黯淡与沉重,让人仿佛能看到词人那黯然神伤的面容。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他默默无言地倚靠在栏杆上的情景,不禁让人想起辛弃疾的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同样的孤独与寂寞,又有谁能理解呢? “残照” 二字,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凄凉的色彩。“无言谁会凭阑意”,这一声无奈的叹息,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面对无法排遣的春愁,词人决定放纵自己,借酒浇愁。他打算尽情畅饮,甚至想要像曹操那样 “对酒当歌”,在欢乐的氛围中忘却心中的烦恼。然而,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真正快乐起来,勉强做出的欢笑显得那么空洞和无味。这几句词生动地描绘了词人在痛苦中挣扎的状态,他试图通过外在的狂欢来掩盖内心的痛苦,但却无法做到。“拟把”“对酒当歌” 等词语,表现出他的决心和放纵;而 “强乐还无味” 则将他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矛盾与挣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词人想要借酒消愁,试图通过放纵自己来忘却烦恼,然而这种强颜欢笑的行为却更凸显出他内心的痛苦。这里的 “伊”,可以理解为词人心中深爱的女子,也可以象征着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无论如何,这两句词都展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终不悔” 三个字,斩钉截铁,明白如话,表现出词人的坚定决心和语言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表面看,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实则却也是一首写人生的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列为
“人生三境界” 的第二境 ,这无疑是对这首词的哲学高度和思想深度的一次重大提升。
纵览全词,语言晓畅,简洁明了,贴近生活,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为爱情词中的绝妙佳作。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
一号人物,喝红朝壹号!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