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酝酒韵 酱香载春声
发布时间:2025-03-05 10:00:13    浏览人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 ,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臻藏100美酒河.jpg

01

惊蛰:酱酒酿造的“生命密码”


1、微生物的苏醒与活跃


惊蛰时节,气温回暖,贵州赤水河流域的酱酒核心产区迎来关键转折。此时,酿酒环境中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因温湿度适宜而大量繁殖,成为酱酒“12987工艺”中堆积发酵的核心动力。这些微生物将高粱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并生成酯类、酸类等风味物质,奠定酱酒“醇厚细腻”的基调。


2、酿造周期的精准契合


二轮次取酒:惊蛰前后,酱酒工艺进入第二轮次取酒阶段。此时,经过“下沙”“糙沙”的高粱已熟透,酒醅中的微生物群落达到动态平衡,产出的酒体酸度适中,为后续“大回酒”(三、四、五轮次酒)的高品质奠定基础。


春播原料的关联:惊蛰亦是红缨子糯高粱的播种期,这种高粱皮厚耐蒸煮,是酱酒“九次蒸煮”的关键原料,其生长周期与酱酒酿造的年周期形成自然呼应。


3、“天时、地利、人和”的酿造哲学


酱酒强调“顺天应时”,惊蛰的雷雨与升温被视为“天地之气”的激活信号。赤水河畔的酒厂依循节气调整工艺,如控制窖池通风、调整糟醅水分,确保微生物在最佳状态下代谢,形成“酱香突出、空杯留香”的特质。


在酿造过程中,曲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糖化发酵剂.png

02

饮酒习俗:仪式与味蕾的交融


1、“饮三杯酒”的传统寓意


第一杯·惊雷酒:象征“破旧迎新”,以酒驱散冬日寒气,呼应春雷唤醒万物的自然之力。酒体醇厚辛辣,激发身体活力。


第二杯·回春酒:细品慢饮,感受酒液回甘,寓意“生机勃发”。酒中酯香与花果香交织,呼应草木萌发的春日景象。


第三杯·祈愿酒:举杯祝祷,寄托对丰收与顺遂的期许。民间认为,惊蛰饮酒可祛除“小人霉运”,纳福迎祥。


2、味蕾与节气的科学结合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人体易感燥邪。酱香酒因酒精度高(53%vol)、这个时候饮酒有意想不到的韵味。


3、祭酒神与农事祈福


在西南地区,惊蛰日有“祭酒神”仪式,以新酿酱酒供奉神灵,祈求风调雨顺、酿酒丰收。这一习俗融合了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酱酒工业的文化传承。


2022 129872.jpg

03

现代酱酒工业的节气智慧


1、“12987工艺”的时序密码


酱香酒“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工艺,与二十四节气深度绑定。惊蛰对应的二轮次取酒,恰是衔接“糙沙”与“大回酒”的关键节点,确保酒体风味层次递进。


2、科技赋能与传统传承


现代酒厂通过恒温窖藏、微生物菌群调控等技术,模拟惊蛰时节的温湿度环境,加速酒体老熟。同时,仍保留“看天酿酒”的传统,如依据惊蛰雷雨时间调整发酵节奏,实现“天人共酿”。


惊蛰.jpg

04

惊蛰与酱香:岁时与匠心的交响


惊蛰不仅是自然界的苏醒信号,更是酱香酒工业与文化的核心节点。从微生物的狂欢到“三杯酒”的仪式,从古法工艺到科技革新,酱酒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顺应天时、敬畏自然”的生存智慧。一杯惊蛰酒,半部华夏酿——这或许是对这一节气与产业交融最诗意的注解。



国藏1.jpg




今天是2025年3月5日,

二月初六,

已巳蛇年,

雷锋纪念日,

今日惊蛰。





学雷锋纪念日2024.jpg





全国两会开幕之际,

恰逢惊蛰节气。

春雷响,农事忙。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更是只争朝夕的时光。

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

靠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是14亿多追梦人永恒不变的回答,

也是新时代中国创造更大奇迹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

一号人物,喝红朝壹号!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