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山卿《刘氏水南亭子》
发布时间:2025-02-27 10:05:04    浏览人数:

蒋山卿《刘氏水南亭子》.png


《刘氏水南亭子》

蒋山卿〔明代〕


洛水桥南学士家,青林遥对碧山斜。

春风细雨柴门闭,一树莺啼杏子花。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品装饰图案酒瓶.png


学士的家在洛水桥南边,门前有青葱的树林斜对着碧色远山。


春雨绵密柴门紧闭,只有一树粉白的杏花丛里黄莺在啼叫。


注释

品装饰图案酒瓶.png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注释引用:百科


赏析

品装饰图案酒瓶.png


这是明代诗人蒋山卿的一首春日田园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以“刘氏的水南亭子”为据点,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乡村图,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春日气息。

“洛水桥南学士家”,首句直接交代了写作的基础空间——刘氏水南亭子,在亭子里可以看到洛水桥南边的学士家。这里的“学士”,即刘氏。诗人以洛水桥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地理特色,也暗示了这是一处风景秀丽的优雅之地。

“青林遥对碧山斜”,次句进一步展开画面,描绘学士家周围的自然环境。青翠的树林,碧绿的山峦,遥遥相对,山峦蜿蜒起伏,向远方延伸,画面极具动感,层次分明,给人以深远、辽阔的视觉享受。

“春风细雨柴门闭”,第三句,将笔触转向学士家的具体情境。春风轻拂,细雨绵绵,这样的天气让人不禁想要关闭柴门,享受一份宁静与安逸。这里的“柴门闭”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春风细雨也为接下来的景象增添了几分柔情与生机。

“一树莺啼杏子花”,末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一树杏花竞相绽放,而树上的黄莺也在欢快地啼鸣。莺啼与杏花相映成趣,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又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悦耳。同时,这一景象也与前面的青林、碧山、柴门等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春日画卷。

纵览全诗,语言清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结构巧妙,层次分明,意境绝美,心境悠然,是为春日田园诗中的绝妙佳作。





红色壹号,不只是酒,

它是英雄的见证,

是时代的印记,

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

品装饰图案酒瓶.png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

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